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如何合理防控风险,有效减少损失是各类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将从企业业务入手,建议建立企业日常防疫的标准化体系,并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日常防疫工作的应急工作指引,尝试构建一个高度系统完备的疫情风险防控体系架构方案。
关键词:日常防疫标准化体系、日常防疫工作指引、应急防疫工作指引、复工防疫工作指引
“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和应急指引建设”建议方案
高本河 宋博维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新冠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和应急指引建设建议,即企业日常防疫标准化体系、企业日常防疫工作指引、企业应急防疫工作指引、企业复工防疫工作指引、政府复工防疫工作指引。
疫情爆发对于企业的冲击,往往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所以有效应对突发性的疫情,应该着眼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周期。相关的应对方案也不止是处理疫情中的应急情况,也应该落实到日常的预防控制和疫情结束后的返岗复工。运用系统化的眼光看待疫情前、中、后不同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才能切实有效的构建防控疫情风险的钢铁防线并据此建立国家范畴的疫情风险防控标准体系架构。
日常生产运作中,很多企业短视地只注重于经济效益,从而疏于一些必要性的防护工作,导致在面对疫情此类应急事务的时候显得手足无措,只能临时商讨应急方案。这种短时间内的“临时应急方案”大多也只能覆盖部分问题,而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企业疫情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应该包括日常预防控制工作、应急物资准备、传染病认知与上报以及防疫基础方案等方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制定相关标准:
1.日常健康知识教育标准
将常见的疾病感染源,典型症状,潜在感染情况下的自查,感染之后的自我隔离和救治方法这些防疫知识在员工之间普及开来。可以借助企业的安全教育、宣传栏或者内部的期刊杂志进行大力宣传,做到常态化建设和更新。
2.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标准
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有赖于所有人员的通力合作,不止是保洁人员的工作。办公室需要按时打扫和通风,密闭环境往往导致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同时也应该注意室外人员的工作环境,如果环境恶劣,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是否能够继续开展。室外人员返回室内空间,需要进行及时的卫生护理,培养出入洗手清洁的习惯。
3.常态化人员健康情况记录标准
对于因身体不适不能正常工作的员工,应该引导其积极治疗,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恶化病情;对于疑似有病症的员工,应该进行特殊观察,如有特殊状况可以在第一时间送医治疗。可以通过晨检制度检测员工的健康情况,相关信息应该有专人负责收集整合,做到信息可以准确追溯,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4.置备一定的防疫基础物资标准
如消毒液,温度计,医用口罩,常用的药品等。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如有员工感到不适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和控制。
5.大型活动集会防疫标准
如有大型集会,在会前会后应该监测与会人员的健康情况。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强传染性的病毒,在人群中有着强大的破坏力。避免过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员工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在传播环节阻断疫情的蔓延。
6.与地方性卫生组织合作标准
和医院或者社区医疗组织合作,建立点对点的联系。组织定期的员工体检,让卫生组织的工作人员进企业,专业的事应当由专业的人完成。
在企业防疫标准制订过程中,对于服务型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在疫情到来时所面临的处境和风险不尽相同,要充分考虑到各自的特点,可以对其面临的问题提供工作指引。
(一)对于制造型企业,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生产,提升生产效率,控制工作时长
避免员工长时间疲劳工作。长时间的疲劳工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感染的概率。
2.维持合适的流动资金比例
特别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是不可逆的,缺少工作人员,再多的生产材料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流动资金可以保证在停工停产期间企业可以完成资金周转,也为开展复工做好准备。
3.设定合理的成品安全库存
在停工停产期间,凭借成品库存,也可以满足一些市场需求。
4.和政府合作
制造型企业可以与政府形成了一个应急生产系统。疫情期间物资紧缺,根据政府提供的物资缺口制定生产计划,保障急需物资的供应。
(二)对于服务型企业,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1.认真记录并保存顾客的信息
类似旅游、餐饮等行业,顾客流量大,疫情爆发不加以控制后果严重。信息的记录可以帮助疫情爆发后的信息溯源,排查潜在的感染人群和感染源。
2.配合政府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
如传媒业、广告业应当配合政府做好日常的宣传,在地铁站、火车站这些人流密集的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助力大众防疫观念的提升。
3.和政府合作
物流、租赁这些行业在应急物资的配送和应急场所的搭建等相关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政府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服务系统的形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相较于日常防疫工作,疫情期间的应急防疫工作需要更细致化的布局,服务型企业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制定应急工作指引;而制造型企业则可以从供应链的“四流”出发,制定应急工作指引。
(一)服务型企业
服务型企业首先受到冲击,不断升级的防控隔离措施导致餐饮、旅游、住宿等传统服务行业营收锐减。停工期间仍需支出的房租、员工工资等使得企业现金流告急。以餐饮业为例,提出如下工作指引建议:
1.优化员工组成
建立员工转岗机制,如餐饮企业员工临时转岗为外卖配送员等,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同时解决员工就业困境。
2.引导客户进行线上购物
做好线上交易建设,打通线上线下阻隔,探索多元化零售。大幅提高外卖在经营中的地位,将附加业务转变为主营业务,同时注重外卖过程无接触,减少外卖暴露,提高应试安全性。
3. 实施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食品加工工艺,减少在制作、售卖过程中的接触;合理布置就餐环境,保持就餐人员距离;严格把控员工、顾客的体温检测,每天多次定时消毒。
(二)制造型企业
制造型企业相对于服务型企业,所受影响更直接也更严重。为应对疫情影响,制造业除做好人员、产品登记、场地消毒、员工培训等标准体系要求的安全防护措施外,还应重点在保障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个方面投入精力,提出如下工作指引建议:
人流:
1.寻找人员缺口,及时了解员工情况
当员工无法到岗,或到岗员工不足以支持生产时,积极采取措施,如及时招工、调整生产经营模式等,对疫情期间的生产进行合理规划。
2.推行“共享员工”机制
员工在不同企业间进行调度,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可以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给人力资源短缺的企业。
3.向智能制造转型
减小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转型。
物流:
1.关注疫区物流情况
对企业的供应链前端节点进行排查,如果有疫区的供应商,及时寻找替代的解决方案,确保材料供应的影响降至最低。
2.同供应商进行密切协商合作
基于生产现状协调物料确认、仓储、付款周期等方面事宜,实现疫情期间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尽可能改善现金流的压力。
3.增强企业柔性
积极响应国家物资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快速启动并增加相应产能。
4.活用无人配送技术
通过无人配送解决物流中断问题,同时也为线上交易提供支持。
资金流:
疫情期间及复工后的短时间内都可能有资金短缺的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1.根据前端销售情况及时调整生产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避免资金短缺问题,保障现金流。
2.暂停固定资产投入
把现金流投入到最核心最直接产生现金流的业务上,确保现金流顺畅。
3.利用国家支持政策
通过政策扶持、银行贷款等方式,缓解资金紧张,保证企业的现金流能够支撑到企业开工。
信息流:
1.及时同顾客进行沟通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实时预测工期,并向顾客进行反馈,以避免因开工延迟甚至停工现象出现延期交付等违约问题。
2.分析疫区销售现状
考虑疫情影响区域的销售工作开展情况,重新调整目标用户与制定销售计划。
3.充分利用线上平台
加大线上销售的业务比重,线上线下并行发展。
4.做好产品全过程信息管理
保证疫情期间产品在生产和运输等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可追溯性。
对于企业而言,防疫情、抓生产,是企业必须面临的艰巨任务。在复工工作指引制定方面,要特别重视以下三个要素:
1.要以员工为中心,启动远程协同办公模式。
2.要以客户为中心,开展数字化营销,尽可能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
3.节流,把该降的成本降到最低,抓成本管理。
然而,尽管许多企业密集开启云办公、云招聘等临时应变做法,来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但实施起来并不是十分顺利,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有的员工由于视频软件并发量不足、带宽不够而无法在线协同办公;有的企业因为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实现精准定位和触达目标客户,无法贯通线上线下,造成销售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智能化水平较低的工厂,由于工人无法返岗,复工之路充满挑战。这些归根到底是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支撑不足。
疫情加速了企业上云用云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化技术正在重构组织和流程、简化作业环节、提高效率,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工作模式都将转变,推动业务的连续性管理。在疫情解除之后,企业应打造数字化核心能力,主要有数子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等,加快向感知型、敏捷型组织转型。
不管是服务型企业,还是制造型企业,终究要回归商业本质——开源节流、风险控制、创造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加速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推动IoT改进传统作业成本(ABC)等管理创新,实现精细化管理,进而推动考核激励的精准化、个性化,释放员工创造力,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尤其是制造业,劳动力的不足以及劳动成本的上升,是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动力之一。因此,应急工作指引要紧紧围绕新技术应用来提供有效的指引策略。
复工阶段,除了企业的努力运营,政府层面也应该予以更多支持帮扶。政府层面,复工防疫工作指引也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为了弥补企业损失,建议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该延长的假期实行适当补工,由员工自行选择在一年内的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进行补工。
2.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措施,对中小企业实行全面减税降费,对因疫情停工造成的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不能还款的予以适当延期。
3.要在管住人流的同时,畅通物流。当下,某些地方为了有效防控疫情蔓延,采取了一些“严格”的措施,轻易断路、断航甚至“封闭”,影响到物流这一国民经济的命脉。
对于制造业复工复产,由于疫情防控而导致的工人数量的短缺,许多产业的供应链残缺不全,而且疫情期间的企业物流运输处于几乎停顿的状态等问题,使得疫情防控与及时复工之间产生了矛盾。因此,建议政府层面的防疫应急工作指引应从宏观层面加快推进相应的改革:
1.加速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民工城市落户相关政策的落地,快速解决制造业用工短缺问题。这不仅可以快速补充城市劳动力、有效延长农民工工龄,而且可以纾解春运压力。
2.稳步降低物流占GDP比重,此次疫情造成的物流大幅度迟滞从侧面反映出物流效率亟待提高。应重点提高铁路货物运输量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的比重,推动货物运输支线延伸至各类开发区、矿厂企业,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有关疫情的风险防控,是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任何时候不能松懈。只有以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视角正视风险,才能有效地防控风险。我们认为,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建立企业防控疫情的标准化配置体系和各级部门的防疫应急工作指引,就可以为企业扎牢防控疫情的制度篱笆,使每个员工、企业、政府以及全社会应对任何传染病风险获得有效的基础性保障。
来源:广东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成果专报
本报告执笔人:高本河、宋博维,广东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特约专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