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东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会!

新冠疫情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危”与“机”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超强的传染性,短短3天,全国23个省份都出现输入性的确诊病例,危机时刻,我国政府也启动了史上最严厉的疫情管控体系,各地对人群流动均采取严格的限制和隔离政策,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处于停滞状态,这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带来短期的重大冲击,疫情过后,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摆在各地政府、企业家、经营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本文将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多角度来探讨“新冠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给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带来的威胁和机会,突围之路究竟在何方。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宏观杠杆率、工业增加值、经济结构、资产收益率


 

 新冠疫情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危”与“机” 

高慧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突然在武汉大爆发,2003年非典疫情带给人们的恐惧和伤痛还未消散,17年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又卷土重来,短短3天全国有23个省份报告有输入性的确诊病例。鉴于疫情发展迅速,加上春运期间,各省、市、自治区均前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对人群流动均采取严格的限制和隔离政策,中国政府采取的管控措施对控制疫情起了关键的作用,截止到3月6日,全国新增确诊人数已降为两位数。中国战胜“疫情”的曙光已经出现,但是,严厉的管控措施对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地显现出来。

首先,住宿、餐饮、旅游、交通、娱乐、零售等行业遭受严重的第一波冲击,其中部分行业甚至完全停摆;这次疫情让第一波受冲击行业的客户需求骤降,加上物流受阻,复工复产延期以及产业链断裂等因素的影响,基建、房地产、工业制造等行业遭受了第二波冲击,导致一些行业重新洗牌,一些企业面临倒闭。

其次,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冠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部分国家对我国执行旅行和贸易限令,限制人员流动,加强货物检验甚至暂停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全球产业链越来越依赖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受疫情影响,电子信息、光通信设备、汽车、钢铁等制造业延迟复工,让全球供应链承受巨大压力,例如,在汽车制造业,现在全球80%以上的零部件和中国制造有关,在手机行业,全球七成智能手机在中国生产制造,由于此次疫情,上游供应商、手机厂商及代工厂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不少影响,虽然我们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是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太久,面临困境的全球产业链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寻找替代,可能会使我国企业在疫情结束后面临订单减少的局面。

 

一、新冠疫情与非典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比较分析

新冠疫情对经济和中小企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更甚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的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19年的GDP的总量是13.61亿美元,2003年的GDP的总量是1.66亿美元,前者几乎是后者的8.2倍,由于我国GDP增速较大,所以近年来我国GDP总量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从GDP的增速看,2001-2003年GDP增速分别为8.3%、9.1%、10%,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2017-2019年GDP的增速分别为6.9%、6.7%、16.1%,“新冠疫情”处于经济发展下降期,经济体量变大,增长速度变慢,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可能需要比2003年花费更长的时间,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很大的考验。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最大,贡献率为57.9%,而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超过了第二产业,贡献率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从三大产业吸收就业人数相比,2018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为46.3%,比2003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是三大产业中吸收就业人数最多的,从统计口径看,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房地产等行业,其中,很多行业都是这次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另外,参考2003年的数据,疫情过后三个产业的恢复期长短也不一样。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于4、5月份,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第二季度,三大产业的增速都降低了,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恢复比较快,到第三季度就几乎恢复到一季度的水平,而第三产业到四季度才恢复到一季度的增速,2003年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最大,而GDP的增长又处于加速期,所以经济恢复较快,2019年的新冠疫情发生时,我们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是最大的,其中大多数行业都受疫情的影响比较大,而恢复期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第三行业的企业纷纷倒闭,这会给政府带来就业压力,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

 

(三)企业的基本情况

1.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判断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的重要指标,用来表示经济增长动能的大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03年非典时期,我国最低工业增加值增速是5月份,数据是13.7%,这个增速几乎是2019年12月增速的2倍,这表示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动能要弱于2003年非典疫情期。

2.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笔者计算了2000-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收益率,2000-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从3.1%上升到9.4%,呈上升趋势,2011-2018年资产收益率由8.1%降到5.8%,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不断的恶化,那么,工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由于盈利能力较低,抵御“新冠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的财务能力相对比较弱,“现金流紧张”是中小企业的常态。

3.宏观杠杆率宏观杠杆率反映一个经济体获得单位产出所对应的债务水平,公式为:宏观杠杆率=债务总规模/GDP。从结构看,最重要的是非金融部门总杠杆率,它由以下部分组成:(1)居民部门杠杆率;(2)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3)政府部门杠杆率。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非金融部门总杠杆率要低于发达国家的杠杆率,从恒大研究院提供的2017年6月的数据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总杠杆率255%高于美国的249.5%,从我国非金融部门总杠杆率的结构看,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最大,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7年12月,我国居民部分杠杆率是49.2%,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是158.2%,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是16.4%,地方政府的杠杆率是20.6%。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越高,说明其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弱,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从2003年的16.2%提高到2019年的56.3%,居民部门的负债越高,在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就会不断下降,当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时,就会传导到供给端的企业,企业没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它就会倒闭或者削减生产规模,工人就会失业,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生产规模再削减,整个实体经济进入恶性循环。从杠杆结构看我国政府的负债率比较低,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后续的经济恢复期,为政府实施各种政策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新冠疫情后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危险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很多从事的是第三产业,我们以国家统计局2018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的行业数据为证:我国私营企业就业人数38.7%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15.4%集中在制造业、7.9%集中在餐饮和建筑业,这些行业受这次“新冠疫情”冲击比较大。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对吸纳就业有很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一定要重视民营企业在“新冠疫情”后的生存状况,如果救助不到位或者不及时,都可能带来“失业潮”,产生更大的社会问题,加上每年我们还有七八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疫情过后,政府当务之急是稳定“就业盘”。最近,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结果发现,其中85.09%的企业现金流最多维持3个月。这次疫情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的主要危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闭式的管控措施引发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通常情况下每年第一季度都是我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和交通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的峰值,疫情发生后,企业没有营收,但租金、人工等成本仍需支付,现金流告急,如果不尽快推进扶持政策,疫情结束后可能会面临企业的倒闭潮,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释放流动性;(2)减轻企业的租金压力;(3)减税降费;(4)在政策上鼓励企业不要裁员,号召企业主和员工共度难关;(5)为企业复产复工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等。 

 

(二)客户消费习惯的转变,面临消费者流失的局面

疫情过后,消费者可能会增强储蓄意愿,而减少消费倾向,一些非必需消费会降低,所以,对一些企业而言,疫情期消费的锐减不会带来消费的延期而是永久的消失。商业社会也遵循丛林法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次疫情给国家、政府、经济、企业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 

 

(三)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够,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民营的中小企业几乎身处完全竞争市场中,它的经营水平决定其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又决定着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经营者没有资金管理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盲目扩大投资,缺乏财务管理的方法,一旦外界突变,马上触发资金流断裂的风险,进入休克状态。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能不能很好的利用,主要还是取决企业自身的能力。每一次“黑天鹅“事件都是淘汰企业的严冬。

 

三、新冠疫情后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新机会

2003年非典时期,诞生了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家企业,当时马云就预测中国的电子商务一定会兴起。从1月24日武汉“封城”到现在,40多天过去了,为了抵抗“疫情”,中国几乎停止了一切商业活动,但百姓日常生活基本平稳,即使是“封城”的武汉也是这样,政府一方面投入全国的医疗资源帮助武汉抗击疫情,另一方面保障电力、水、燃气、通信、网络等基础行业的正常运转,同时,这些年大力发展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电子支付手段满足大家隔离在家,足不出户也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需要。同时,这次“新冠疫情”也让我们看到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之处就是未来要提升和改进的空间,这为我们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机会,这些新“机会”表现如下:

 

(一)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设施严重不足,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行业将有大发展

这次“新冠疫情”让中国老百姓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和健康比金钱更重要”,未来大家会提高涉及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的消费倾向,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同时,疫情也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疫情防控、医疗卫生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医疗战略物资储备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会增加这方面的支出,这些需求都会打开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政府也会出台相关的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扶持这些行业的发展。

 

(二)新零售业的发展

隔离在家的日子,“零售业”—“非接触类”线上消费业态逐步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等新零售在市场容量和充足的浏览时间刺激下获得较快的发展,根据华泰证券行业报告的数据统计,春节期间,东京到家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510%,其中水果同比增长超300%,鸡蛋同比增长超770%。生鲜电商市场目前在高速增长,行业规模的年增长率在20%左右,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供货商—中间供应链—生鲜商家—物流,这个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多生意机会。

 

(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物流及运输网络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物流的时效性不断提高,但是,目前行业内的企业对网络建设缺乏长期重视和投入,依赖于固有的、单一的物流网络,“新冠疫情”爆发后,政府对物流网络的管控程度超级严格,物流企业由于劳动力短缺,影响了疫情期间送达的时效性,这说明以后物流业要加强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四)社区管理信息化有广大的运用前景

信息管理在具备人力和物力基础条件,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包括物业管理、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教育等多样化的运用场景,我国国情非常特殊,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社会保障和养老问题都是大问题,仅仅靠政府解决是不现实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可能是未来最可行的方法。这需要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投入到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之中,也必将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应用场景。 

 

(五)疫情将加速云办公服务和生产自动化

中国空前的疫情管制措施直接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为了不流失海外订单,在疫情没有结束时,一些企业开始复工复产,远程视频办公,云办公服务,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进行生产的需求剧增,据统计2019年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大约为57.3亿元。以上新行业的产生为广大民营企业选择新的跑道,加入新行业展开了空间,政府只需要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加强监管,把市场的事交给企业,提高整个经济的活力。


来源:广东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成果专报

本报告执笔人:高慧,广东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授课专家